关注IDG资本微信

新闻中心

IDG资本熊晓鸽:中国需要更多的“暴风”

IDG资本
2015.05.21

2015年,暴风科技成为首家拆解VIE结构、成功在国内上市的互联网公司,并随后在创业板创造连续29个涨停板的神话,截至5月20日,暴风科技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共实现39个涨停。

而这个结果要溯源回2011年,IDG资本支持“暴风科技” 拆解VIE结构,争取国内上市的决定。

会有更多的暴风吗?什么样的公司会成为下一个暴风?对此,IDG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:

百度、腾讯没能在国内上市很遗憾

新京报:你们投的暴风科技,拆解VIE回国上市后,连续拉动29个涨停、2个月内创造了39个涨停,可谓是一个奇迹,也带动了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想归国上市。对于互联网公司的回国浪潮你是怎么看的?

熊晓鸽:首先要看企业为什么要上市,上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公司发展的资金,从市场上取得资金。什么样的公司适合在国内上市,什么样的适合在国外上呢,要看资本市场对公司产品理解的程度。在国外股市,中概股的主要投资者是机构投资者,他们会看很多的报告,做很多研究,才能知道他们投什么样的公司。如果百度、腾讯在国内上肯定市值比现在高很多,因为美国股民不用百度,但中国股民都需要用这两个公司的产品。这也是我的一个遗憾。

 

新京报:对想回国上市的公司你有什么建议?他们应该怎么样做决策?

熊晓鸽:我个人认为,针对个人用户的技术性产品,像暴风科技,在国内很多人都在用,国内股民会觉得比较熟悉,而市场上可比的又没有几个,(这样的公司适合回来)。暴风科技IPO的时候你也在,当时我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好。

 

新京报:对投资机构而言,帮助创业者拆解架构难不难?

熊晓鸽:也不难,我们在这方面是第一个成功吃螃蟹的,有着丰富的经验。暴风我们投了两次,初创期和成长期是用美元基金投的,后来在暴风决定拆解VIE时,我们的美元退出,同时用我们所管理的和谐成长人民币基金又做了投资。

应该有更多互联网公司在国内上市

新京报:最近有投资人说,每天都看几百个创业计划书。你有没有类似感觉?

熊晓鸽:中国有一句话叫百里挑一,实际上我们也差不多是这样,所以我们投资人还是挺忙的。我们更多的还是投早期、A轮或者B轮。另外,IDG资本从2006年开始和美国Accel合作了五支基金,三个是风险投资,两个是投比较大的成长期公司。所以现在IDG从天使,到成长期,到上市前投资都在做,也取得了很高回报。

对我们而言,投资是一个专业,要活下去,就要把内功练好,团队培养好。要想成为百年老店,必然会在不同时代遇到不同挑战。这个时代现在碰到的是新技术,投资者需要有好心态,需要能应变的团队和策略,需要不断学习。

 

新京报:作为一家全球投资机构,IDG资本见证了2000年前后美国的互联网泡沫。你觉得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有可能成为新的一轮泡沫吗?

熊晓鸽:美国那一轮泡沫,纳斯达克最高点是5000多点,现在纳斯达克也是5000多点,从2000年到现在用了15年时间,才回到那个位置。那时大家都对互联网期待很高,真的互联网用户却很少。

我们投百度、腾讯的时候,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还不到2000万,等到百度2005年上市时,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一亿,现在差不多6亿,移动互联网用户则更多。所以现在还是有很大不同。我同意现在有泡沫,但现在中国股市里还没有几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,所以从这个方面看,还是应该有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在国内上市。

中国式创新

新京报:创新的确很重要。但中国PC、互联网时代的创业,多是直接把美国的商业模式复制到中国,现在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是不是有一些不一样了,你怎么看中国的创新?

熊晓鸽:我们去年搞了一个校园创业大赛,今年改成中美校园创业大赛,我最近在美国南加州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伯克利大学分校有演讲,也看了一些他们的项目,我发现现在中美的区别越来越小,不论是在商业模式,还是移动互联网的招法等方面。

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说世界是平的,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,世界比原来更平。我相信不久的未来,会有很多中国的东西复制到美国去。

 

新京报:过去有个段子描述中美创业者的不同。在美国,有个人开一个加油站,其他人会在旁边开设上下游的东西共同繁荣;在中国是有一个人开了加油站赚到钱,其他人会在周边纷纷开加油站。现在创业者的思维已经和这个段子描述的不一样了吗?

熊晓鸽:一定会有改变的,因为创新主要是商业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创新之前还要加上创意,而且创意更厉害。你会发现现在美国很好的主意不再是从硅谷来,可能是从纽约一些搞设计的,甚至跟技术不太相关。因为移动互联网离消费者更近了,创意变得非常重要。未来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变得更加重要,尤其是在中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