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IDG资本微信
和所有极端性格一样,完美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。
工作中完美主义者的高标准和努力使之可以脱颖而出,他们的执着还有助于完善自身技能。在某种程度上,非常认真负责还有助于避免错误的发生。
这些优点以及“任何瑕疵都会酿成大错”的顾虑会让人一直保持完美主义思维。然而,想让自己的表现的没有任何失误也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。
如果难以摆脱自己的某些完美主义倾向,或者有这样的工作伙伴,了解完美主义者在工作中“自毁”的方式会对你有所帮助。以下我将列出五种行为。
作茧自缚的五种示范
注意,不是所有的完美主义者都会出现下列全部行为,但所有这些行为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。
完美主义者的动机是:做出绝对的最佳选择。这会导致决策瘫痪。
举例来说,你想买一件能加快工作速度的工具,但你决定去找没有差评的商品。你几乎是不由自主地这样做,尽管从逻辑上明白,就算非常棒的产品也会有负面的反馈,而且那些差评跟计划中该工具的主要用途并无特别紧密的联系。
然而,由于自行设置了这样的高标准,你反而花了好几周时间来挑选要买的工具。这让你不但无法从使用该工具中受益(加快速度),而且其他团队成员还认为你没主见、没条理。
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对哪怕是一个非常微小的错误反复咀嚼,这造成了他们非常想去扭转已经产生沉没成本的局面。
比如,你购买了一项按月付费服务,但一直没用过。你仍在购买这项服务,并定下了今后从中获得“双倍价值”的目标,以便从情感上挽回自己所蒙受的经济损失:毕竟付费数月,自己却从未使用过这项服务。
还有,为了解决一个服务问题,你在电话里跟客服沟通了10分钟,而后者显然没有纠正这个错误的权力。你不想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放弃,于是你又跟这位客服通话了20分钟。完美主义者会在不重要的生产性活动上花费太多时间,而后才会继续前进。
迎接挑战前,完美主义者都想让自己觉得已经彻底准备好了。这可能会阻碍他们进步或迈上领导岗位。
举例来说,你觉得“在会上发言之前,我得上个公开发言培训班”。其实,这真的没有必要,并且在现实中,你大概率也不会很快就去参加这样的培训。糟糕的是,你可能因此错失一个绝佳的发言机会。
大多数情况下,完美主义者只会用极为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但有时会出现范围扩大化的情况,他们会认为,别人也应达到自己这样的标准。这尤其适用于最终成绩会影响到完美主义者的集体项目。
比如,在和同事们准备推介材料的过程中,你在最后关头提出了一系列改动意见,这在无形中疏远了你和大家的关系。其实,你想做的改动并不大,但其他团队成员都很累了,想回家休息。他们觉得你是在给大家添堵。
对同事吹毛求疵或者要求过高会损害人际关系,某些情况下会让完美主义者在社交领域受到排斥,原因是跟他们打交道是对情绪的严峻考验。
完美主义者之所以在避免微小错误方面有如此之强的动力,原因之一是,前者往往会触发他们的“沉思模式”。
比如,你会反复想自己缴了月费却没用上的服务;团队的推介材料看上去是那么敷衍,这让你无法释怀。对已发生的情况进行反复思索产生了负面影响,这和出于担心而反复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。
这样做会加大心理上的痛苦,使之超过这些情况下本应有的水平;还会让人易怒、抑郁,进而损害其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。
拯救完美主义者的四种方法
如果以上已经让你产生了“是我本人,没错了”的感觉,不妨继续阅读以下这些解决方案,以尽可能减少完美主义倾向的不利影响。
对完美主义者来说,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可能是个过于艰难的任务,而且会让他们“陷入沉思”。一个替代方案是从自己的成功中汲取经验。
通过回想自己取得成功的过程,完美主义者就会发现,尽管没有尽善尽美或者100%的成功把握,但自己还是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。这样,你就能意识到采取“预备、瞄准、开火”的方式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。基于经验来校正程序和决策,而不是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思考。
你还会看到非完美主义但成功的角色模式和同事——他们是怎样在不受完美主义困扰的情况下变得行事有效的呢?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,然后向他们学习。
启发法/经验法则的目的是,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出好的决定,但并非次次如此。它能帮助你在“较快决策的好处” vs “推迟行动、继续思考可能带来的额外好处”两者之间进行权衡。比如说,在为同事聚会挑选活动地点时,你可以列出5项标准,然后挑一家至少满足其中4项的地点,这就是一个有用的启发法。
对完美主义者来说,启发法是排定先后次序的绝佳方法。我的个人经验法则是:“价值超过100美元的工作先于价值不足100美元的工作”。这帮我降低了次要生产性活动的优先级。比如,花30分钟时间把一件我不满意的低价商品退还给店家,而我在这段时间里本可以做产出远高于此的工作。
如果你倾向于采用比较复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,它就会特别有用。因为完美主义者希望毫无瑕疵,而且通常对较小收获不屑一顾。通过寻找使自身行为提高1%的途径,完美主义者就会开始认识到,一些取得进步的方法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。
举例来说,如果你知道自己过于消极,而且自己的态度让别人觉得泄气,那么,或许可以决定从“每次会议发表积极的看法”着手。这既是提高1%的策略,也是经验法则发挥作用的实例。
如果知道怎样约束自己的“沉思”行为,容忍自己犯错误和有缺点就会变容易得多。当你开始反复思索某件事时,你要问问自己,执着于此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帮助?
“沉思”往往不能解决问题,这和看上去会得出的结果恰好相反。如果思维只是不断地原地打转,或者发现“沉思”让自己出现了坏情绪,那就要弃之而去。
现在,如果你已经意识到完美主义所带来的成本,以及它对个人工作效率、幸福和人际关系(工作&家庭)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你就可以开始着手消除它的破坏性一面了。
作者:Alice Boyes,临床心理学家及作家,著有《健康心理工具箱和焦虑工具箱》(The Healthy Mind Toolkit and The Anxiety Toolkit)一书。
来源:哈佛商业评论(ID:hbrchinese),原标题为《为什么越是追求完美,结果却越不尽人意》,编辑:时青靖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END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